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我們作為父母確實需要小心地選擇用詞。當孩子犯錯時,直接指責並不是最好的方式。相反,我們應以同理心和鼓勵的態度與孩子溝通,引導他們改正錯誤。

對小孩一直 say "no" 會導致5種問題:

1. 降低自尊和自信心😢
持續被否定和批評,小孩容易形成負面自我形象,認為自己很差劣,缺乏成就感和自信。這可能會導致他們自我懷疑、缺乏勇氣去嘗試新事物。

2. 產生逃避和反抗情緒👿
面對父母的禁止和責罵,小孩會產生害怕、沮喪、憤怒等負面情緒,進而產生逃避父母或者反抗父母的行為。這樣很容易破壞親子關係。

3. 影響心理發展😵
持續的否定會給小孩的心理發展造成障礙,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不穩定、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。這會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。

4. 模仿父母的否定行為❌
小孩往往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方式,學會用否定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。這可能導致他們將來也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,形成惡性循環。

5. 減少探索和學習的動力😪
不斷被禁止和責備,小孩會失去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,不敢主動探索和嘗試,影響其全面發展。



 

如何將「NO」更好表達?🧐

如果孩子因為玩手機玩太久而耽誤功課,我們不應該直接對他們說「不準玩手機」。相反,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去想:孩子可能是被手機吸引住了,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。我們可以以關切的語氣問:「你覺得玩手機玩太久對你的功課有沒有影響呢?」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。

以積極正面的方式提供建議和改正方法。不要只告訴孩子「以後不準玩手機」;而是給予具體的指引,讓他們學會如何做得更好。比如說:「不如我們一起想個方法,將玩手機的時間與做功課的時間安排好。這樣就能既玩手機又不耽誤功課。」鼓勵孩子主動思考解決方案。

最後,要適時地肯定孩子的進步,增強他們的自信心。當孩子真的完成了功課,我們要給予讚賞:「你好犀利,今天的功課做完了!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,增強他們繼續保持良好行為的動力。